回国“软着陆” 让“创二代”拿稳交接棒

时间:2022-03-01 17:28 来源:

  中新网2月28日电 据《中国新闻》报报道,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一代”企业家陆续到了退休年龄,众多“70后”、“80后”甚至“90后”的“创二代”开始接过父辈产业,成为新生代企业家的主力军之一。面对截然不同的外部环境,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创新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成为“创二代”遇到的新挑战。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坚定理想信念、拿稳交接棒,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也是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非公经济年轻一代闪亮登场

  2015年5月,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并把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列为党的统战工作三大重点对象之一。

  “这次会议结束后的第十天,5月31日,我们商会成立了。”作为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以下简称北青会)会长和创始人,李萌回忆起商会成立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北青会的最早雏形,是北京市工商联在2014年年底组织的一次培训班,李萌就是学员之一。

  “三期的培训班对北京市各区选拔的172名青年企业家进行培训,大部分都是‘创二代’,多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她对《中国新闻》报表示,最初大家通过微信群联系,后来有人提议建立一个属于年轻人的组织,于是便有了后来北青会的故事。

  此后七年间,李萌带领北青会联合多家国内研究机构,针对中国新生代及新生代组织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形成了《中国非公经济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提出,中国非公经济年轻一代已开始登上舞台,从这一群体的数量和他们取得的成绩来看,这种大规模的传承和创业在中外企业史上较为少见,他们在接班的路上遭遇种种困惑和难题。

  撕掉“富二代”标签成为“复二代”

  2004年,李萌放弃了海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和生活环境,从加拿大学成归国,进入父亲创办的企业工作,从最基层员工做起。

  正当她准备施展拳脚大干一场的时候,由于父女管理理念的冲突,矛盾不断出现,李萌最终选择离开公司。

  之后的两次创业失败,让李萌逐渐理解了父亲创业的艰辛,以及成功的来之不易。这也是促使她后来创办北青会的原因之一。

  “成长不需要证明,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说话”,李萌说。

  在运营北青会的近七年中,李萌看到外界对“创二代”群体有一些误区,“外界总是给我们打上‘富二代’标签,这里面不乏有一些好吃懒做的贬义,但我却看到这个群体里很多人身上的使命感,愿意承担父辈所留下东西,不只是财富,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李萌说,这个群体爱国爱党,勇挑重担,大胆创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些都是外界没有完全了解的。因此,她成立北青会“最早的初衷就是想为‘富二代’正名”。

  李萌认为,父辈们白手起家,百折不挠,为中国经济发展打拼出一片天空。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创二代”接过了责任,更应成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复二代”。

  回国“软着陆” 让“创二代”与国家发展接轨

  2017年5月27日,全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作为6位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代表之一,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娃哈哈品牌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当时提到:“回到国内以后,很长时间感到水土不服,特别是在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方面还有很多不适应,也曾在一些言语上锋芒外露,引起了外界的热议。统战部领导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到我谈心解扣,让我深深感觉到党和政府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包容和期待,也更加坚定了做好实业的信心和勇气。”

  这场报告会让李萌印象深刻。“在国外的课程中有会计学科,但回国后却仍然看不懂中国公司的报表,不懂什么叫社保、怎么跟政府交流。”李萌说,很多“创二代”出国时年龄都很小,对中国社会的理解相对脱节,北青会的工作就是通过必要的宣讲,做基本概念的普及。

  在北青会的培训项目中,介绍国内营商环境、法规政策,研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文件精神都是重要内容。除此之外,理想信念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根据李萌的设想,北青会应该办成为青年企业家的“4S”店,从归国到落地,以需求导向进行全方位包裹性的服务,在思想上引导、在工作上帮助、在精神上陪伴,“如何让非公经济年轻一代良性成长,传承好中国企业家精神,解决他们在接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都是商会服务的内容”。

  据李萌介绍,目前北青会不到百名会员中就有20多个党员,大多数青年企业家有强烈的入党意愿。2021年6月,北青会流动党支部还获得中共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行业协会联合党委“先进党组织”荣誉。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向武汉运送防疫物资成了北青会最重要的工作。“为解决物资短缺问题,很多会员动用海外留学积累的资源,让好友伙伴向国内寄送口罩和防护服;还有会员直接把家里企业积累的口罩捐了出来。”李萌回忆,北青会和湖北省商会、武汉市商会反复交流,打通物流通道,没日没夜像打仗,会员们的心凝聚得更紧密,为国解忧的信念更坚定了。

  在变革中成长 新时代青年企业家走出新的发展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的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企业持续经营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李萌讲述,“曾有会员向我诉苦,回国后感到很失落,感觉中国每个行业都是红海,没有蓝海,太内卷,跟父亲创业时相比,机遇少了很多”。

  “变才是常量,不变才是变量。”李萌说,如何让创二代适应变化、激励他们的信心,商会做了很多工作。

  2021年11月26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工商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共同举办“第五届京津冀民营经济产业对接交流会”。会上,京津冀三地青年企业家商会共同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为三方经济合作牵线搭桥、为各方会员提供服务,致力破解当前的发展困难。

  据介绍,2016年,北青会成立了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艺术活动中心,搭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青年交流平台;2019年,北京与天津两地的青商会在天津举办座谈会,并邀请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为青年企业家们介绍当地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2020年,北京与河北的青商会共同举办青年企业家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最终,在北京市工商联积极联络天津市工商联和河北省工商联,以及北青会的倡议发起下,促成了京津冀三地青商会友好合作。

  “研发在北京,生产在河北,物流在天津——京津冀三地相邻,文化相通、人才流动、资源共享是可行的,三地青年企业家携手并进共谋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李萌说。

  在李萌看来,“创一代”企业家就像是孙悟空,每个人都有72般变化。但新时代的青年企业家更倡导的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合作共赢很重要。北青会是一个学习平台,更是个交流平台,学会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在变革中成长起来,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编辑:
图片新闻